香港社企救剩食、剩衣覓商機 青年創業家建共享價值
庇護工場、弱勢社群餐廳、食物銀行等或許是普遍港人對社會企業的印象。但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抱著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的心態來創業,積極摸索各種不同營運方向應對其關注的議題,在賺錢的同時解決社會問題,創造多方獲利的共享價值(Creating shared value, CSV),超越傳統企業賺錢後才肩負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 CSR)的心態,亦有別於過往以單一技術勞工為主、依賴捐款的社企。
就業融合社會企業是香港社企初年發展模式,主要為本港弱勢社群提供單一技術性主導的工作,如餐廳員工、陪月、食品工場的工人等。
過往香港社會企業經營者多為慈善團體,在2008年,香港有八成社企都由營慈團體經營,也依賴政府資金。施永青曾評論指由社福界的社工營運的社企,可能缺乏企業營運的經驗,對市場敏感度低,難持續營運社企。
港大生創綠惜超市搶救「過期產品」
不過時至今日,不少香港社企創辦人都十分年輕,擁有高等教育程度、商界實習經驗,視自己創立的社企為一盤生意來營運,期望達至利義並舉。
綠惜超市(GreenPrice)專售「過期產品」(過了此日期前最佳的產品),由食物、個人護理用品到彩妝品都有。幾位創辦人中,部分人當年仍是大學生,他們起初本着「食得唔好蹝」的價值觀,出售原本會被掉到堆填區,卻仍能食用的「過期食物」。據食物安全中心指,標示「此日期前最佳」的食物,過期後雖然食物質素可能不如前,但食用仍可接受,對人體可能仍然安全。但當時的香港人對這個概念認知不多,他們帶著綠惜超市這個計劃參加了多個創業、社企比賽,在業界打出名堂,亦落手落腳、身體力行接洽不同貨品供應商,調整業務策略,至今營運6間實體店,每年拯救100萬件產品。
圖片來源:Green Price
經營這盤生意,有供應商曾感質疑地說:「痴線」,亦有婆婆說:「以前英女王時期都是這樣吃啦。」為了令更多人接受「過期食物」,他們會定期舉行「盲測」試食和做食品品質測試,為大眾撥去食安疑慮。
最近,他們更開展了畢業培訓生計劃,希望吸納更多有志之士,改革快速消費品行業,締造低碳未來。
圖片來源:Little Post
中大生開二手衫店為舊衣找新主人,是愛還是責任?
綠惜超市營運初期難覓供應商入貨,二手衣物社企Retrovert卻太多人捐贈舊衣,在轉季高峰單月回收了500件舊衣,數量之多甚至要暫停回收。
Retrovert創辦人是來自中大的雅蓉和鄧皮,Retrovert回收狀態良好的舊衣,再以相宜價格出售,兩年間,Retrovert已為逾2,000件二手衣物找到新主人。上架前,Retrovert會進行大量前期工作,包括搬運回收衣物、清潔、根據衣物保存狀況分等級,甚至升級再造部分舊衣物,再進行拍攝,推出市場。翻看Instagram,Retrovert的產品照一如其他日韓Instagram網店般有股小清新的感覺。
圖片來源:Retrovert Facebook
願意花費大量心力、時間經營這門生意並非出於對時裝的愛,而是痛恨速食時裝這個罪魁禍首,雅蓉直言:「我想Fast fashion(速食時裝)在這個世界上消失,然後由一個Slow fashion(慢時裝)的系統取代它。」
2018年,香港每日約有390公噸紡織物被送往堆填區。因應疫情,東南亞地區曾停收舊衣物,但這是舊衣回收的非牟利機構其中一個主要處理舊衣的途徑,所以回收商倉庫都不勝負荷,需暫停回收舊衣。
除了給舊衣新生命,Retrovert也希望為本地女性賦能(Empowerment),向意外懷孕的年輕媽媽和的雙待(即待學、待業)少女提供工作機會,邀請她們擔任店舖模特兒、處理店舖日常運作,希望她們能欣賞自己,重拾自信,增加工作經驗,能提升社會競爭力,雅蓉說:「有些媽媽帶著小朋友,每次或許只能返一更幾個鐘,但至少能在Retrovert取得工作經驗,在重投職場時,不需要跟人說自己無返過工。」
圖片來源:Retrovert Facebook
共享價值營商更可取?
在孟加拉,有一半兒童營養不良,令他們的記憶力及學習能力發展緩慢,窒礙成長,難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。
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uhammad Yunus和乳製品製造商達能集團(Groupe Danone),為了讓孟加拉的小孩免受營養不良之苦,在2006年成立了社企Grameen Danone Foods Ltd,用當地的原材料生產乳酪,讓售價能降至當地人能輕易負擔的水平,並加入當地小孩最欠缺的營養:維他命A、鋅、鐵和碘。另外,更訓練當地婦女銷售該產品,讓她們能從中抽取佣金,達至經濟獨立,計劃至今最少有三十萬人受惠,當地幼童也長得更高;在專注、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也有所提升。
圖片來源:Grameen Danone Foods Ltd
對於營商,綠惜超市共同創辦人韓駿謙說:「做生意不是說很單純地賺錢,是要在賺錢之餘,為社會帶來價值。這個價值不一定是錢,可以是其他方面。我很希望、也很深信,一套商業模式,是可以更加持續性地解決社會問題。」經管大師麥可波特(Michael Porter)2011年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「創造共享價值」,認為能夠創造正面的界外利益,彌補資本主義的缺陷。
By Wendy W.
延伸閱讀:
淺談東奧紙板床風波——Upcycle考驗人類智慧 賦予垃圾新生命